自從我家附近開了一家貝果店以後,我每個星期五的晚餐,就一定是一粒貝果。
為什麼是星期五?那天晚上我要上舞蹈課。老師說,運動前吃越簡單的碳水化合物,越容易消耗,不易堆積脂肪。當然,聽老師這麼說,有危機意識的我,就選擇這種簡單的碳水化合物當作晚餐囉!

1998年到美國玩耍時,聽M說,美國流行一種很像台灣饅頭、很有嚼勁的食物,這是我對貝果最早的印象。當時,雖然吃了一個,但是卻沒有特別的印象留下。等到2000年,我到紐約的時候,才開始喜歡這種便宜、很容易填飽肚子的麵包。在超市隨處都可以買得到的Thomas,藍莓口味貝果是我的最愛。還有一家我跟JF都超愛的deli店,那家的貝果塗上一層超厚的cream cheese,味道超好的,只可惜店面是在world trade下面,911之後,消失了

台灣開始流行貝果以後,我卻連一次都沒吃過,不管是麥X勞的貝果早餐,還是鼎鼎有名的NY Bagel。

也許是好吃的東西太多了,精緻的法式蛋糕更能吸引我,充滿異國風情的口袋餅也在我家旁邊開了分店,想吃美式食物時,第一個想到的是汁多味美、熱量超高的漢堡、水牛翅膀。

溫州公園周遭,彷彿變成了美食聯合國,開了許多新店,有德國式、日式、中東式等等。

算是新開張的最後一波,SHIH'S BAGEL登場了。

旁邊的大招牌,我媽還以為是賣甜甜圈的。只是上面是芝麻,不是糖粉。



開放式的貝果料理台,有時,可以看到外籍師傅在製作貝果。



店裡頭是明亮的鵝黃色系,感覺非常輕鬆、活潑。



這天,點了一份套餐當我的早午餐。
二號餐,一個貝果、沙拉、兩條培根、蛋捲、水果及飲料,當然少不了貝果的好伴侶—cream cheese。貝果選了白芝麻。

我吃過藍莓、抹茶柑橘、乳酪與洋蔥等口味,每種都滿好吃的,尤其是配上厚厚一層的cream cheese。之前外帶一份五號餐,一個貝果加上一杯飲料,附的是奶油跟果醬,吃起來總覺得少了點味道。

現在想想,當初在紐約的時候,會買Thomas貝果當存糧,好像就是因為想吃及正好冰箱有一整盒 cream cheese,所以拿貝果來配。回來之後,沒有cream cheese,對於吃貝果的慾望就減小了。(ㄟ,這樣熱量還是很高啊~

現在,走路不到3分鐘的路程,就有貝果店,想吃cream cheese貝果的時候,就不怕吃不到了~~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ngyi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