唉,這陣子有些忙碌~連回到家都要趕些工作上的功課,這份作業算是遲交了


正式上課了,帶著學習的心情,莊園的主人Jonathan 開始解說咖啡的產地以及消耗量。咖啡豆的品種並不是今天的重點,不過,一般而言,現今多是以Arabica為主。而口味的不同,則是源自於產地的風土氣候,如同紅茶一般。而烘焙的深淺也深深影響著豆子苦與酸的呈現。

品咖啡,和品酒、品茶一樣,從嗅覺開始,之後入口體會咖啡在嘴裡產生的韻味。由酸或苦開始,而後以留在喉頭上的甘味結束。

品味,一種非常「個人」的體會,有人可以說出聞到柑橘香、木頭香,喝出果香、焦糖味;有人卻只能簡單的道出,咖啡香。

或許就跟寫作一樣,需要多看多聞多喝多體會,才能找到最適合的形容詞來形容身體五感,也才能用身體記憶所接觸的咖啡味~


Jonathan老師講解咖啡產區與簡明的歷史。

光是歷史,是沒法持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,「實作」卻可以讓陌生的彼此更為接近。

沖泡咖啡,可以用很多種方式,而每種方式也分許多流派。這次,Jonathan老師則是示範義式濃縮咖啡和濾滴式兩種。


壓實。

義式濃縮咖啡,利用高壓萃取出咖啡中的精華,想當然爾,讓咖啡粉緊實是關鍵步驟。


壓實之後,就是機器的工作了。

示範結束,當然就是每個人動手沖一杯咖啡了。老師出題是每人要自己做一杯拿鐵!


大家輪流做拿鐵。

義式濃縮咖啡,利用高壓萃取,同時也將咖啡豆中的油脂、膠質等成分釋放出來,形成所謂的crema,同時也成為判別濃縮咖啡好壞與否的關鍵。

奶泡的細緻程度,也影響了拿鐵的口感。



左邊是老師示範的濃縮咖啡與拿鐵。右邊則是我自己做的。
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,我自己沖的濃縮咖啡,沒啥crema,而拿鐵的奶泡也不夠細緻。
恩,力氣不夠,咖啡粉沒壓緊實。打奶泡的時候又不夠鎮定,手忙腳亂的,奶泡還不夠細。

調和咖啡用綜合豆就行了。但是,單品咖啡就適合以black方式品嚐。


休息一下,轉換心情。


咖啡癮來了,怎麼辦?
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濾滴法。只要咖啡粉、、水壺、濾紙、濾杯和約略攝氏85~95度的熱水,就可以了。

這次以老師拿出陳年曼特寧、衣索比亞和肯亞AA等三種,讓大家品嚐。


濾滴式的道具們以及老師示範。



美女同學試作。

同時間,咖啡良伴(非奶精也)適時的出現了。

老師認為,巧克力是咖啡最好的伴侶。我認為,只要是西式甜食,都可以伴著咖啡。當然,巧克力也是首選之一啦。

(其實,算是衝著巧克力而報名參加的。)


咖啡與巧克力(沙河蛋糕、松露及巧克力脆片)。



重點之一即為奧地利皇家甜點—沙河蛋糕,稍微改良成適合台灣人的口味,不過份甜膩。但沒吃過原始版,難做出比較。可以想見的,莫札特巧克力我都覺得太甜了,原始版的沙河蛋糕,應該也是非常甜。

有吃、有喝又有得玩,是我這次上完課的心得之一。

在輕鬆的氣氛下,開始進一步瞭解咖啡,也藉由品味咖啡慢慢從中享受生活、體會生活,應該算是最大的收穫吧!

 



Simple Life@Mao Bao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ngyi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